灼熱絲和針焰試驗有什么區別?
在電子電氣產品的安全檢測中,灼熱絲和針焰試驗是兩種重要的測試方法,用于評估材料或設備在特定熱條件下的可燃性和防火性能。盡管兩者都是針對熱源引發的燃燒進行測試,但它們在試驗原理、應用場景、試驗條件以及結果解讀技術參數等方面存在著顯著的差異。本文將對灼熱絲和針焰試驗進行詳細的比較,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應用這兩種測試方法。
一、試驗原理
1. 灼熱絲試驗
灼熱絲試驗是通過模擬灼熱元件或過載電阻等熱源,將規定尺寸(如Φ4mm)和加熱至規定溫度(如550℃、650℃、750℃、850℃或960℃)的灼熱絲,按規定的壓力和時間對樣品進行加熱,以觀察樣品是否起燃、是否可持續燃燒以及是否引起樣品的損毀,從而評估材料的熱引燃性能。
2. 針焰試驗
針焰試驗則是通過模擬火柴或打火機等小型火焰源,使用一定長度的藍色火焰(如12mm)對樣品進行一定時間的燃燒(如30秒),觀察樣品是否起燃、火焰是否傳播以及火焰熄滅后的持續燃燒時間,從而評估材料的可燃性和火焰傳播性能。
二、應用場景
1. 灼熱絲試驗
灼熱絲試驗主要適用于固體電工電子產品及類似產品的可燃性試驗,如電線電纜、絕緣材料、電器附件等。通過灼熱絲試驗,可以評估這些產品在正常工作或故障條件下,由灼熱元件或過載電阻等熱源引發的火災風險。
2. 針焰試驗
針焰試驗則主要適用于評估紡織品、塑料薄膜、泡沫塑料等材料的可燃性和火焰傳播性能。這些材料在日常生活和工業生產中廣泛應用,因此通過針焰試驗可以評估其在使用過程中由小型火焰源引發的火災風險。
三、試驗條件
1. 灼熱絲試驗
灼熱絲試驗的試驗條件包括灼熱絲的溫度、加熱時間、施加壓力等,這些條件可以根據具體的產品標準和要求進行調整。此外,試驗過程中還需要記錄樣品的起燃時間、持續燃燒時間、火焰傳播距離等參數,以便對材料的熱引燃性能進行評估。
2. 針焰試驗
針焰試驗的試驗條件包括火焰的高度、燃燒時間等,這些條件同樣可以根據具體的產品標準和要求進行調整。在試驗過程中,需要觀察樣品的起燃情況、火焰傳播情況以及火焰熄滅后的持續燃燒時間等參數,以便對材料的可燃性和火焰傳播性能進行評估。
四、結果解讀
1. 灼熱絲試驗
灼熱絲試驗的結果通常根據樣品的起燃時間、持續燃燒時間以及火焰傳播距離等參數進行判定。如果樣品在試驗過程中未起燃或起燃后迅速熄滅,且火焰傳播距離較短,則說明該材料具有較好的熱引燃性能;反之,則說明該材料存在較高的火災風險。
2. 針焰試驗
針焰試驗的結果同樣根據樣品的起燃情況、火焰傳播情況以及火焰熄滅后的持續燃燒時間等參數進行判定。如果樣品在試驗過程中未起燃或火焰傳播距離較短,則說明該材料具有較好的阻燃性能;反之,則說明該材料存在較高的火災風險。
五、技術參數
1. 灼熱絲試驗
1.箱體內容積: ≥0.5立方米,帶玻璃觀察門
2.箱內照度:小于 20LUX
3.灼熱絲溫度: 常溫 ~ 1000℃ 可調節,
4.熱電偶:測溫采用 ?0.5mm 鎳鉻鎧裝 ( K 型 ) 進口熱電偶
5.溫度容許誤差:500 ~ 750℃±5℃;750 ~ 960℃±10℃灼熱絲對樣品施加的力:1.0 ± 0.2N,并限制壓入深度為 7mm± 0.5mm
6.灼熱絲:灼熱絲是用直徑為 4mm 的鎳 / 鉻(80/20)絲制成的標準要求尺寸的環;灼熱絲在沒有彎曲之前的直徑為4.0 +/- 0.04mm,彎曲之后不得降低到 90%,其他尺寸均按照標準要求的誤差要求進行制作;
7.灼熱絲頂部接近和離開樣品的移動速度 :10mm / s - 25mm / s;
8.計時器:0 ~ 99 分 99 秒范圍內可調,精度:±1 秒灼熱時間 (Ta) 可設定,起燃持續時間(Ti) 及火焰熄滅時間 (Te) 可記錄
9.產品特點:本試驗儀控制系統自動化,啟動后裝夾試樣的小車會自動將試樣運行到灼熱絲處,到達設定的灼熱時間后會自動返回,內部為黑色背景,帶有抽風和照明裝置,時間、溫度數字顯示,方便觀察記錄。
10.電源:AC 220V,50Hz
2. 針焰試驗
設備型號: HE-ZY-700、 HE-ZY-700P
控制系統: 按鍵式控制、 PLC + 觸摸屏控制
打印功能: 無 微型打印機,自動打印測試數據
箱體內容積: ≥0.5立方米,帶玻璃觀察門
燃料: 丁烷氣 Butane
燃燒器規格: 長 35mm 以上,內徑?0.5mm±0.1mm,外徑不超過?0.9mm
火焰高度: 12mm± 1mm 可調節
火焰溫度: 100℃ 升到 700℃的時間在 23.5 ± 1 S內
計時器: 0 ~ 99 分 99 秒范圍內可調,燃燒時間可設定,燃燒持續時間可記錄
使用電源: AC 220V / 50Hz
總結
灼熱絲和針焰試驗作為電子電氣產品安全檢測中重要的測試方法,在評估材料的可燃性和防火性能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通過對比兩者的試驗原理、應用場景、試驗條件以及結果解讀等方面的差異,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這兩種測試方法的特點和適用范圍。